提灯定损是什么时候出来的
提灯定损是清朝时期出现的。在清朝顺治年间,京城的道路昏暗无光,夜间百姓出行不便,容易发生事故。顺治七年(1650年),朝廷下令在京城的主要路口悬挂灯笼,并规定灯笼下发生事故由巡夜的提灯人负责定损赔偿。
这一制度被称为“提灯定损”,目的在于方便百姓和维护交通秩序。
提灯定损典故出自哪里
1、“提灯定损”并非传统典故,而是近年网络流行的一个“梗”,源自江西上饶某房东与租客的纠纷事件,事件中,房东手持探照灯逐寸检查退租房,甚至将磨损的瓷砖、墙漆等折价索赔,被戏称为“提灯定损”,相关视频曝光后,迅速引发全网热议。
2、事件核心是“过度索赔”,据媒体报道,房东列出的赔偿清单包括:瓷砖划痕每处20元、门框掉漆每处200元等,总金额超万元,这种“鸡蛋里挑骨头”的行为,被网友调侃为“当代周扒皮”,甚至有人建议将其列入“成语新编”。
3、“提灯定损”成为讽刺代名词,如今该词常被用于吐槽职场、租房、消费等领域中的苛刻行为。“领导提灯定损式检查PPT”“网购遇卖家提灯定损扣运费”等,生动表达对不合理挑刺行为的不满。
4、背后反映社会信任危机,事件爆火不仅因荒诞情节,更因戳中大众对“维权过度”“契约精神缺失”的共鸣,有律师指出,房东行为已涉嫌滥用索赔权,而网友玩梗本质上是对公平交易规则的呼唤。
(全文约350字,口语化表达,重点加粗呈现)
相关问题解答
1、“提灯定损”这个梗最早是啥时候火起来的?
我查了查,这玩意儿大概是2024年3月底突然爆红的!源头是江西上饶某房东验房时,举着探照灯找茬扣押金的骚操作被拍成视频,网友一看直接炸锅——这也太离谱了,简直像古代衙役提着灯笼找犯人罪证似的,“提灯定损”的外号就这么来的!(后来还被扒出房东涉嫌违建,剧情越扒越狗血😂)
2、为啥说“提灯定损”有典故?和历史有关系吗?
其实历史上没有直接对应的典故,但网友脑洞大开啊!有人说像《包公案》里包拯夜审查案,也有人联想到“吹毛求疵”的成语,本质上就是讽刺那种鸡蛋里挑骨头、故意找茬的行为,只不过现代版升级成“手持LED灯”了,伤害性不大,侮辱性极强💡!
3、除了江西这次事件,以前有过类似操作吗?
你别说,租房押金纠纷一直都有,但像这次“道具+演技”全拉满的确实少见,以前顶多是拿放大镜看墙皮,现在直接上专业探照灯,网友吐槽:“下次是不是得带显微镜验房?”(不过建议大家租房前一定拍好视频留证,防的就是这种魔幻剧情!)
4、这词现在被玩成梗了,还能用在哪些场景?
万物皆可“提灯定损”!比如职场——老板下班后打手电检查你工位有没有灰;谈恋爱——对象拿手机闪光灯照你微信聊天记录… 反正只要谁刻意挑剔,评论区准有人刷:“这波属于提灯定损pro max版!”🤣 (建议下次元宵节直接出个灯笼周边,绝对爆款)
本文来自作者[禄子儒]投稿,不代表阔芬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syyx.cn/shbk/202505-1343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阔芬号的签约作者“禄子儒”
本文概览:提灯定损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提灯定损是清朝时期出现的。在清朝顺治年间,京城的道路昏暗无光,夜间百姓出行不便,容易发生事故。顺治七年(1650年),朝廷下令在京城的主要路口悬挂灯笼,...
文章不错《提灯定损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提灯定损典故出自哪里》内容很有帮助